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证样本  >>  本科毕业证 > 正文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证样本2006年全日制大专毕业证模版图片

本科毕业证 2025-08-17 15:11:49 0
高清样本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证样本2006年全日制大专毕业证模版图片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证的历程

在池州师范专科学校老校区的梧桐道上,2025届毕业生陈星雨总爱仰头看那些挂在枝头的木牌。那是往届毕业生留下的心愿牌,风一吹,便簌簌地响。她的指尖轻轻抚过口袋里的毕业证,牛皮纸的触感温润如初,仿佛还带着那年秋天第一次走进教室时的阳光。

一、杏花村里的启蒙

2021年秋,陈星雨拖着行李箱走进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时,正赶上教育系在举办“乡村教育实践展”。展板上,一张照片吸引了她的目光:穿蓝布衫的老教师站在泥墙教室前,黑板上写着“春眠不觉晓”,背后是层叠的青山。讲解的学姐说:“这是1983届校友王淑芬老师,在杏花村小学教了三十年书。”

大一的《教育学原理》课上,张明远教授带着他们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陈星雨的笔记本里记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句话,像一粒种子落进了她心里。那年冬天,她跟着志愿者团队去杏花村小学支教,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教孩子们读《池州赋》,粉笔灰落在肩头,却觉得比任何首饰都珍贵。

二、泥墙教室的星光

2023年春,陈星雨的团队接手了“乡村小学美育计划”。他们在杏花村小学的泥墙上画满九华山的云雾,用废旧轮胎改造成花盆,教孩子们用池州竹编做手工。可第一次公开课时,孩子们却拘谨得不敢举手。指导老师周敏递给她一本泛黄的《池州民间艺术》:“要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文化有多美。”

那天傍晚,陈星雨带着孩子们去杏花村采艾草。夕阳把田野染成金红色时,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突然说:“陈老师,我奶奶会唱采茶歌!”她们跟着女孩跑到村头,老槐树下,八十岁的赵奶奶清了清嗓子:“三月采茶茶叶青,四月采茶茶成林……”歌声像山泉般淌过田埂,陈星雨的眼眶突然湿了——原来最美的课堂,从来不在教室里。

三、毕业典礼的杏花雨

2025年6月,毕业典礼在露天操场举行。陈星雨穿着洗得发白的支教服,口袋里装着修改了二十三版的教案。当院长宣布“优秀实践报告”名单时,她听见自己的名字和风声一起掠过耳畔。走过主席台时,她看见张教授悄悄抹了抹眼角——这位编过《皖南教育志》的老教师,此刻只是万千毕业生眼中普通的引路人。

典礼结束后,陈星雨独自回到杏花村小学。夕阳把泥墙教室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轻轻摩挲着毕业证上的校徽,忽然想起大二那年在这里过的教师节。那天,孩子们用野花扎了个花环送她,最调皮的男孩塞给她一张纸条:“陈老师,我以后也想当老师。”此刻,她终于懂得,池州师范教给她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把文化的根扎进土地的勇气。

四、永不凋零的杏花

三个月后,陈星雨站在杏花村小学的新教室里。多媒体屏幕上,她设计的“池州非遗课程”正播放着孩子们用青阳布鞋绣的图案。突然,一个女孩举起手:“陈老师,我奶奶说,她年轻时也绣过这样的花!”陈星雨望着窗外新栽的杏花树,忽然想起毕业那天,张教授在梧桐树下对她说的话:“教育是场接力赛,你们跑过的每一步,都会变成后来者的起点。”

深夜批改作业时,陈星雨抬头看见办公桌上的玻璃罐,里面装着孩子们送的野花干。那一刻,她忽然明白毕业证真正的重量:它不是终点,而是池州师范用三年时光,在每个学子心中种下的杏花。这些花或许开在泥墙边,或许绽放在山坳里,但当春风拂过时,它们会带着文化的芬芳,永远摇曳在教育的原野上。


版权所有 百分百样本网 ©2022
1897388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