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样本2009年全日制大专毕业证模版图片
本科毕业证 2025-10-23 07:49:16 0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的历程
晨雾漫过霍童溪时,陈秀芬正蹲在老校门前的石阶上,用指尖轻轻摩挲着“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个斑驳的鎏金大字。二十五年前的那个雨季,她也是在这里接过那张深蓝色的毕业证,而此刻,她带着女儿小芸站在同样的位置,准备讲述一段关于山海、关于教育、关于传承的历程。
故事要从1995年秋天说起。那时的宁德师专还坐落在蕉城区的丘陵地带,校园被青翠的茶山环抱,教学楼是红砖灰瓦的闽东建筑,图书馆后窗能望见远处三都澳的海平线。陈秀芬是中文系的新生,报到那天,她背着母亲用蓝印花布缝制的书包,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校门,书包里还藏着半块晒干的黄鱼鲞——那是她从霞浦老家带来的“海味”。
开学典礼上,老校长在致辞中说:“宁德的山是青的,海是蓝的,而你们要做的,是让山里的孩子看见更广阔的天空。”这句话让秀芬心头一震。她来自闽东渔村,父亲是渔民,母亲在镇小学代课。此刻站在群山与大海之间的校园里,她第一次闻到空气中漂浮的茶香与海风的咸腥,那是属于闽东的独特气息。
秀芬的宿舍在二号楼208室。室友中,来自福安的林巧梅总爱抱着手风琴唱《大海啊故乡》,福鼎姑娘王丽娟则带着整套茶具,每天清晨在走廊煮水点茶。最让秀芬羡慕的是本地生周明达,他父亲是霍童镇的老教师,常带他们去霍童溪畔采风,教他们辨认“双溪”与“支提”的古桥历史。
毕业前的实习期,秀芬被分配到霞浦三沙镇中心小学。她负责教三年级的语文课,常跟着老教师爬笔架山。有次在古炮台遗址下,她发现一块被野藤覆盖的石碑,拂去尘土后,“海疆屏藩”四个字清晰可辨。老教师告诉她,这是清代水师营留下的界碑,比镇志里记载的任何碑刻都古老。秀芬连夜将碑文拓印下来,夹在笔记本里——这张拓片后来成了她毕业论文的重要史料。
1998年盛夏,毕业典礼在礼堂举行。秀芬的毕业证编号是“宁师专1998届013号”,封皮是深蓝色仿绸布,烫金校徽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当她接过证书时,班主任李教授轻声说:“这张纸很轻,但装得下整个闽东的山海。”这句话,她记了二十五年。
毕业后,秀芬回到霞浦,在三沙镇小学当了语文老师。她把在师专学到的“情景教学法”带到课堂,带孩子们去海边观察潮汐,在古榕树下读《海燕》。2005年,她参与编写了《闽东乡土教材》,在书中详细考证了“霞浦剪纸”的起源——并非民间传说中仙女下凡所授,而是渔民在船帆上剪纸祈福的演变。这本书出版时,她在扉页贴上了那张毕业证的复印件,旁边写着:“此书献给所有在山海间寻找答案的人。”
2010年,宁德师专升本更名为“宁德师范学院”,新校门落成那天,秀芬带着女儿小芸来参观。小芸当时五岁,在梧桐树下捡到一片银杏叶,夹在她的儿童绘本里。如今小芸二十岁,即将大学毕业,秀芬决定带她重走自己当年的求学路。
母女俩沿着秀芬当年的路线,从老校门走到图书馆后窗。小芸指着远处的三都澳说:“妈妈,你当年就是在这里看海吗?”秀芬笑着点头:“我常在这里读《论语》,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她们又去了霍童溪,秀芬掏出那张保存完好的毕业证,让小芸触摸古桥上的石缝。
在学院新建的闽东文化博物馆里,小芸被展柜中的老物件吸引:有民国时期的渔民账本、1958年扫盲班的工作日志、还有秀芬当年实习时整理的古碑拓片。当小芸看到“海疆屏藩”碑刻的拓片时,突然指着落款处问:“妈妈,这是你的字迹吗?”秀芬凑近一看,拓片右下角果然有她当年实习时的签名——那是她第一次在正式文献上留下名字。
傍晚时分,母女俩坐在三沙镇的海堤上。老渔民阿祥端来两盏刚泡好的福鼎白茶,热气氤氲中,秀芬讲起二十五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秋天。她说,毕业证从来不是一张纸,而是打开某个世界的钥匙。就像闽东的茶叶需要经过萎凋、揉捻、烘焙才能形成独特的韵味,人也需要经过岁月的淬炼,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小芸突然问:“妈妈,你的毕业证里装着什么?”秀芬从背包里取出那个深蓝色封皮,轻轻翻开。内页除了校徽、姓名、专业,还有一行用钢笔写的小字:“愿你如海燕,经得起风雨,耐得住寂寞,终见彩虹。”这是李教授在她毕业时亲笔写的赠言。
夜幕降临,闽东的星子渐渐亮起。秀芬将毕业证小心收好,对小芸说:“这张纸会老,但里面的故事永远不会褪色。就像霍童溪的水,看似流逝,实则融入了每一朵浪花的记忆。”
她们起身离开时,小芸忽然说:“妈妈,我以后也要考宁德师范学院。”秀芬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她知道,女儿触摸到的不仅是毕业证的温度,更是一段正在延续的传承——关于山、关于海、关于所有在时光中沉淀的答案。
月光洒在霍童溪上,波光粼粼中,秀芬仿佛又看见二十五年前的自己,背着蓝印花布书包,踏着晨雾走进校门。那时她不知道,这张薄薄的毕业证,会成为她人生中最厚重的底色。而此刻,当小芸的手指也抚过同样的石碑,某种轮回正在悄然完成——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新的方式,继续书写属于宁德师范学院的故事。
山风掠过,带来远处茶园的清香。秀芬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比如霍童溪的流水,比如福鼎白茶的韵味,比如一张毕业证背后,那些关于成长、传承与寻找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像三都澳的潮水一样,永远向前奔涌,却又始终带着出发时的温度。
当她们的背影融入夜色时,海堤上的海鸟忽然鸣叫起来。这声音,和二十五年前毕业典礼那天的鸟鸣,竟如此相似。秀芬忽然明白,所谓毕业证的故事,从来不是某个瞬间的定格,而是无数个瞬间的叠加——是晨雾中的校门,是海边的日出,是图书馆窗外的三都澳,是那张深蓝色封皮里,永远鲜活的青春。
而此刻,小芸的手心里,正握着一片银杏叶。那是二十年前,秀芬在银杏树下捡到的第一片叶子。如今,这片叶子被夹在小芸的笔记本里,成为新的故事的开始。
闽东的夜,很静。但在这静谧中,有无数故事正在生长,像茶山的嫩芽,在云雾中等待破晓的阳光。而毕业证,不过是这些故事的一个小小注脚——它证明你曾经来过,证明你曾经认真活过,更证明在某个地方,有片山海始终为你停留,有杯茶始终为你而泡。
这,就是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的故事。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最朴素的温暖;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最真实的重量。因为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复制,而是在新的土壤里,长出新的枝桩,开出新的花。
当晨雾再次升起时,秀芬和小芸已经回到住处。但她们知道,明天清晨,她们还会站在老校门前,触摸那块石碑,触摸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温润的回忆。而那张深蓝色的毕业证,会继续见证新的历程,新的成长,新的传承——就像闽东的山海,永远年轻,永远充满可能。
山风继续吹拂,带着茶香与海风的气息。秀芬知道,无论小芸将来走到哪里,这张毕业证都会是她的根,是她的起点,更是她永远的归宿。因为这里不仅有她的青春,更有她永远无法割舍的山海情怀。
夜渐深,海浪声与茶山的风声交织成一首永恒的乐章。秀芬轻轻合上毕业证,将那段关于山海、教育、传承的历程,小心地收进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而小芸已经睡着,梦里似乎也飘着茶香与海风的味道,还有那张深蓝色毕业证上,永远鲜活的青春与希望。
相关推荐
-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2010年全日制本科毕业证…
2025-05-26 15:20:46浏览:3次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分享
2024-01-10 08:40:47浏览:14次 -
高校毕业生几月份发毕业证(大学毕业生几个月发毕业证)
2025-07-05 19:20:07浏览:2次 -
考上事业单位毕业证延期(被推迟毕业,考上能报到吗)
2025-05-14 17:00:57浏览:4次 -
天津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
2024-09-13 19:56:54浏览:3次 -
扬州中学西区校毕业证样本
2023-12-19 13:03:20浏览: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