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证样本  >>  本科毕业证 > 正文

莆田学院毕业证样本全日制本科模版图片

本科毕业证 2025-10-29 08:32:17 0
高清样本

莆田学院毕业证样本全日制本科模版图片

莆田学院毕业证的历程

晨雾未散时,紫霄校区图书馆前的“厚德·博学·慎思·笃行”校训石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林晓薇站在石碑前,指尖轻轻抚过石面,忽然想起家中檀木匣里那张泛黄的毕业证书——那是1985届莆田师范大专班毕业生的见证,而如今她作为莆田学院2023届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即将接过属于自己的那张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毕业证。

一、溯源:从圣教医院到紫霄新篇
莆田学院的根脉可追溯至1898年英国传教士雷腾在莆田城内半门街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那时,青石板路上的油灯摇曳,穿白衫的护生们提着铜盆穿梭于病房之间,她们的毕业证是油墨印刷的薄纸,边角印着麦穗与十字架图案。1918年,圣路加医院产科学校在北门街成立,培养出的助产士们手持毕业证,在闽中乡村的土坯房里迎接新生命。

1985年,兴化职业大学与莆田师范大专班在涵江黄霞坡的军营旧址上诞生。首届毕业生林守正的毕业证上,校长签名遒劲有力,背后是太平山新校舍的砖瓦气息。那时,他们白天在实验室研究莆仙木雕技艺,夜晚在宿舍楼里用煤油灯复习《教育学》,毕业证上的照片里,青年们目光如炬,背景是初具规模的校园。

2002年,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莆田学院。新校门上“莆田学院”四字取自宋代书法家蔡襄的碑帖,雄浑遒丽。2013年,仙游师范学校并入,校史馆里新增了1902年金石山书院官立小学堂的旧物。如今,紫霄校区占地2970亩,实验室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正用智能医学工程设备分析病例,而工艺美术专业的学子则在非遗工坊中雕刻莆仙木雕。

二、传承:三代人的警徽印记
林晓薇的祖父林守正是1985届莆田师范大专班毕业生。他的毕业证里夹着一张老照片:年轻的他站在涵江校区旧址前,身后是爬满常春藤的教学楼。那时,他们常在壶公山下写生,用画笔记录莆仙戏的服饰纹样。如今,林晓薇在工艺美术专业继承了这份传统——她的毕业设计《莆仙记忆》融合了木雕、石雕与数字艺术,扫描毕业证上的二维码,能查看她的电子档案与创作过程。

父亲林建国是1995届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毕业生。他的毕业证上,校长签名旁印着“圣路加”字样。作为基层医生,他曾在莆田乡村卫生院工作三十年,毕业证背后的故事藏在仙游县医院的病历档案里——那本泛黄的病历本上,记录着他用传统接生术挽救母婴的往事。如今,林建国常带女儿参观校史馆,指着1898年的护士训练班旧照说:“我们的毕业证,是穿起百年时光的线。”

林晓薇的丈夫陈志刚是2010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他的毕业证里嵌着工程图纸的缩影,如今在莆田市不知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参与设计后黄村休闲文旅项目。他们的儿子小航今年七岁,已能画出莆田学院的校门轮廓。小航总爱问:“为什么你们的毕业证不一样?”林晓薇便指着三代毕业证说:“因为每张纸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但都写着‘厚德博学’四个字。”

三、新生:数字时代的非遗新生
2023届毕业生周小棠的毕业证里嵌入了区块链芯片。作为工艺美术专业首届“非遗数字化”方向毕业生,她的毕业设计《数字莆仙》将莆仙戏服饰纹样转化为3D模型,扫描毕业证上的芯片,能查看她的设计过程与专利证书。更让老一辈羡慕的是,学院现在开设了网络犯罪侦查、大数据警务等前沿课程,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依然要面向警徽宣誓;每年的毕业典礼,校长仍会亲手为毕业生颁发证书,并嘱咐那句传承了七十年的誓言:“此去须存报国心,莫负青春负此生。”

在紫霄校区的虚拟仿真实验室里,2025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正用VR模拟手术场景。他们的毕业证将采用动态水墨设计,扫描二维码能查看实习医院的评价与科研成果。而工艺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则能在莆田工艺美术城开设数字工坊,将传统木雕技艺与NFT艺术结合,让非遗走向世界。

四、荣光:藏蓝背后的温度
林晓薇最近在整理祖父遗物时,发现了一个铁皮盒子。里面除了1985年的毕业证,还有一沓泛黄的感谢信。其中一封来自1988年的闽北山区,写信人是个被拐卖儿童的母亲,字里行间满是“恩同再造”的感激。最底下压着张老照片:年轻的林守正穿着中山装,怀里抱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是当年他亲手从人贩子手里救出的孩子。

“原来我们的毕业证从来不是终点。”林晓薇抚摸着铁盒边缘,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在社区普法时,有位白发老奶奶突然握住她的手说:“姑娘,你长得真像当年救我的林警官。”那时她才明白,每一张毕业证背后,都藏着无数个等待被续写的故事。

五、未来:警徽下的新生代
现在的莆田学院,新生们入学第一课就是参观校史馆。馆内最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三本不同年代的毕业证:1958年的油印本、1985年的铅印本、2023年的电子本。讲解员总会指着它们说:“这三张纸,承载的是三代人的青春,更是七十年不变的初心。”

林晓薇的儿子小航最近迷上了莆田学院的故事。他总爱缠着妈妈讲祖父在涵江校区训练的故事,讲爸爸在仙游县医院救人的经过。上周,小航在幼儿园画了幅画:蓝天白云下,三个穿着不同年代校服的小人并肩站立,背后是崭新的紫霄校区大楼。老师在画旁批注:“这是最动人的传承”。

六、尾声:证书之外的重量
夜幕降临,林晓薇合上檀木匣。窗外的紫霄校区亮起了路灯,铜制校徽在暮色中愈发庄严。她忽然想起毕业那天,校长在致辞中说:“你们的毕业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今她终于明白,这张证书的重量,不在于纸张的厚薄,而在于它承载的无数个日夜坚守,无数次生死抉择,以及那份永远鲜活的、对人民的承诺。

月光透过梧桐叶洒在毕业合影上,照片里年轻的林晓薇依然目光坚定。而在莆田城的某个角落,她的儿子小航正踮着脚尖,把最新画的莆田学院图画贴在冰箱上。这幅画里,三代人的校服在星光下交相辉映,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有些故事,从一张毕业证开始,却永远不会结束。

此刻,莆田的风里飘着桂香。林晓薇轻轻关上窗户,窗外的莆田学院在夜色中沉静如磐石。她知道,明天又会有新的毕业生从这里出发,带着他们的毕业证,带着百年的荣光,走向属于他们的战场。而那些关于忠诚、奉献与传承的故事,将永远在莆仙大地的衣角上,在壶公山的折光里,生生不息。


版权所有 百分百样本网 ©2022
18973889360